第一卷第一期 (2008年4月) |
|||
何大安 |
〈方音洗冤考〉的是與非 |
1-18 |
|
李有成 |
重建過去:論石黑一雄的《群山淡景》 |
19-32 |
|
許雪姬 |
1937至1947年在北京的台灣人 |
33-84 |
|
簡宗梧 |
《全臺賦》編校之商榷 - 以曹敬賦為例 |
85-108 |
|
游適宏 |
賦改編為超文本文學之嘗試 - 以尤侗〈七釋〉為例 |
109-127 |
|
高桂惠 |
豔與異的續衍辯證:清代文言小說「蒲派」與「紀派」的綺想世界 ── 以《螢窗異草》為主的討論 |
129-165 |
|
曾敏珍 |
部落格應用於英語教學之成效研究:以醫學相關科系為例 |
167-187 |
|
孫 玫 |
交匯點還是轉折點──論瓦克坦戈夫的戲劇活動與思想 |
189-201 |
第五卷第二期(2012年10月) |
|||
劉翠溶 |
中國大陸的臺灣研究 |
229-262 |
|
吳汝鈞 |
張東蓀的多元主義的知識論 |
263-316 |
|
李鴻麟、蘇秋萍 |
國語「牽」(Qiān)與閩南語「牽」(Khan)之語意研究 | 317-351 |
|
戴東源 |
伽利略為何疏遠克普勒? |
353-388 |
|
王光正 |
分割?整合?代工品牌廠商的競爭策略 |
389-409 |
|
郭俊偉 |
全球市場中臺灣傳統服飾產業之品牌時尚化分析 |
411-454 |
第十卷第二期(2017年月) |
|||
高佩珊 |
歐盟反恐政策及機制分析 |
163-190 |
|
邱惠芬 |
朝鮮正祖《詩經講義》問答內涵研究 |
191-232 |
|
吳采瀅、王秀美 |
學校執行兒少保護安置個案與機構間資源整合和輔導現況之探討-以智能障礙者之家內性侵案為例 | 233-268 |
|
王亞倫 |
暢談道德言論的不道德之徒:賽繆爾.強森 |
269-292 |
|
李麗美 |
電影《哪啊哪啊~神去村》對神話原型批評之運用與操演分析 |
293-335 |
第十二卷第一期(2019年4月) |
|||
戴弘政、蘇秀妹 |
探究過程導向式教學法應用於線上學習平台對大專護理學生學習英語寫作成效與滿意度之研究 |
1-54 |
|
吳靜芳 |
穿鄉越境:清代檔案所見賣藥人的活動與行銷手法 |
55-92 |
|
林俊宏、張振皓、王淳玄 |
臺灣教育不均與所得差距之關係:空間計量方法應用 | 93-124 |
|
林美清 |
另類「職業」想像:張愛玲小說的「女結婚員」研究 |
125-160 |
第十二卷第二期(2019年10月) |
|||
林克釗、游筑鈞 |
以商用逆向不動產抵押貸款支應長期照護之分析 |
161-192 |
|
沈顥瓏、鄭瀛川、洪雅鳳 |
以理性行為理論探討員工使用員工協助方案意願與行為 |
193-234 |
|
陳世昀 |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異」的敘述 |
235-270 |
|
羅詩雲 |
回家/鄉的路上──決戰時期呂赫若《清秋》小說集的家與老者 |
271-311 |
第十三卷第一期(2020年4月) 長庚大學通識核心課程的改革與實踐特刊 |
|||
李仁盛、林美清 |
長庚大學通識核心課程的規劃與實踐回顧 |
1-28 |
|
黃寬重、陳肇萱 |
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學養」?— 通識課「統一與分裂:歷史現象的分析」的課程設計與實踐 |
29-60 |
|
王光正 |
一門經濟通識課程的成長與建立— 「經濟學與現代社會」 |
61-106 |
|
胡正申 |
社會心理學課程應用體驗與反思教學之研究 |
107-151 |
第十三卷第二期(2020年10月) |
|||
紀俊龍 |
晚清小說接受「進化論」之衍繹及其運用現象 |
153-196 |
|
王秀美 |
遲語兒母親教養信念及策略之個案研究 |
197-236 |
|
沈有忠、曾郁文 |
我國半總統制下政府類型、總統權力與立法效能 |
237-263 |
第十四卷第一期(2021年4月) |
|||
林美清 |
神秘與恐怖—張愛玲小說的生育書寫 |
1-36 |
|
陳俊偉 |
傅玄《傅子》的曹魏名臣型塑 |
37-74 |
|
鄭惠芳 |
客家文學再研究:從三位台灣客家作家筆下的女性形象談起 |
75-104 |
第十四卷第二期(2021年10月) |
|||
王賀白 |
全球基本結構的公平正義如何可能—試回應羅爾斯未完成的國際正義論述 |
105-148 |
|
韓學宏 |
試釋臺灣詩文當中「珊瑚」與「鐵樹」的名稱混用 |
149-178 |
|
林文瑛、陳衍宏、周蔚倫 |
新冠疫情下線上同步教學演練的啟示:課堂參與程度與課堂環境及學習經驗之關係 |
179-214 |
第十五卷第一期(2022年4月)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特刊 |
|||
許育典 |
108課綱的法律性質與審議程序 |
1-21 |
|
陳英淙 |
通識教育中心因應108課綱的調整與銜接 |
23-35 |
|
陳麗如、王光正、劉德玲 |
長庚大學核心通識在108課綱課程之實踐 |
37-57 |
|
何金龍 |
跨領域多元通識課程的實踐 |
59-82 |